王金柱:同仁堂第二中醫醫院特需專家,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市長安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首屆國際脊柱相關疾病學會秘書長,日本國中國整體學院名譽院長,新加坡同濟醫院、臺灣新莊市中醫醫院、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鴻光中醫院客座教授。從事骨傷科專業 43 年,繼承和整理老一代名醫的臨床經驗,對各種類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骨質增生、肩周炎、骨關節病、脊髓空洞癥、脊椎炎、股骨頭壞死、滑囊炎以及外傷腫痛、肌肉組織捩傷、損傷等軟組織疾病有特色療法。
醫學術語解釋:“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稱為關節”。
凡是關節,都有關節囊、關節腔。關節囊的外層是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關節的主要功能是使軀干、肢體活動,而保護關節穩定的裝置是其周圍的肌肉與韌帶(中醫名為“筋”)。在人體187個有滑膜層的關節與周圍肌肉、韌帶的協同動作,才能完成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由此可見,各部位關節的炎癥及解剖位置的改變(中醫術語:筋出槽、骨錯縫)均可造成關節功能活動障礙及局部的疼痛,致人的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受到影響。
筆者從事骨傷科專業44年,接觸由于各部位關節病變而使患者不適者甚多。故借今年10月12日“世界關節炎日”之機,淺談以下三種常見關節疾患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檢查內容、預防措施,特別是中醫的特色治療方法,以饗讀者。
一、胸椎小關節紊亂癥(中醫屬岔氣范疇)
1、發病原因:人體上半身突然扭動或過度旋轉,如側身摔倒、肩扛重物,使胸椎小關節滑膜嵌頓且不能自行復位者。
2、臨床癥狀:傷后即感背部疼痛并于次日更顯,咳嗽、打噴嚏、排便均使疼痛加劇,亦可向胸前、頸項或腰部放射,故有患者疑似心臟病變或頸、腰椎疾病等。
3、檢查內容:心電圖、彩色多普勒超聲、胸部X光片,除外內臟疾患及胸椎結核、腫瘤、壓縮性骨折等其他疾病。
4、預防措施:人們在從事各項體育鍛煉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端提重物時,要吸足一口氣,并注意雙下肢同時受力以預防岔氣現象的發生。
5、中醫治療:診斷明確后,采用上肢提拉法、頂壓法或按壓過伸法等動作均可使紊亂的小關節恢復正常解剖位置,達到復位的目的。
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屬膝痹范疇)
1、發病原因:老年性組織變性及膝關節長期累積性、慢性勞損為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2、臨床癥狀:膝關節疼痛,晨起站立、行走或變換體位時疼痛明顯,活動后減輕,蹲下、起立、上、下樓梯、提重物行走、天氣寒冷時疼痛加劇。
3、檢查內容:物理檢查,拍膝關節X光片即可(切記引起膝關節疼痛的疾病有百余種,故應明確診斷尤為重要。)
4、預防措施:堅持股四頭肌收縮和舒張的練習,行走時保持良好的步態、步幅和速度,對于肥胖者適當減輕體重,不做下蹲運動(下蹲時膝關節將承受自身體重8倍的重量)等均可起到很好效果。
5、中醫治療:臨床通過推拿、點穴、撥、搓、叩擊、屈伸、展筋等手法治療后,使患者有輕松如初之感。
三、踝關節扭傷(中醫屬踝痹范疇)
1、發病原因:踝關節扭傷占全身關節扭傷的75%,多因行走或跑步不慎突然向內或向外反轉,超出關節活動的生理范圍,使內、外側韌帶過度牽拉、扭轉而造成本病的發生。
2、臨床癥狀:扭傷后即感踝部疼痛,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甚至局部腫脹淤血,重復受傷機制時疼痛加劇。
3、檢查內容:通過望診、觸診、物理檢查,特別是通過X線檢查可除外骨折,脫位等情況。
4、預防措施:踝關節是人體負重量最大的關節,受傷機率多,所以在跑步、跳躍、滑冰等運動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或戴好護踝,以防扭傷。
5、中醫治療:通過推揉、搓晃、搖踝、牽抖等手法調整疏利關節,達到活血消腫,展筋榮筋之目的。
以上三種常見的關節疾患又與其周圍的筋傷密不可分,關節的炎癥或損傷可以波及筋傷;而筋失濡養,韌性缺失又可造成關節失穩,筋傷骨傷二者相互作用又相輔相成。
因此,筆者在數十年臨床實踐中對于有關節疾患的病人除采取合理的中醫外治法外,還根據傷筋動骨的原理首選中華老字號——北京同仁堂生產的中成藥“養血榮筋丸”作為有效的內治法共同使用(服用方法:取兩粒藥丸放入碗中,用溫水浸泡約45分鐘,待藥丸完全崩解后口服,每日兩次,每次兩丸,建議連續服用四周,傷重者口服百日)。才有撫養培植正氣、潤澤興盛筋骨的作用,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目的。
由于篇幅所限且提筆倉促,文中謬誤之處在所難免,乞盼業內人士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