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秋分節氣,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恰好是從“立秋”到“霜降”這90天秋季的一半。秋在四時中對應五行中的金,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
秋分是天氣由熱轉涼的分水嶺。從秋開始,風和日麗,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正是一派瓜果飄香谷滿倉的豐收景象。在傳統意義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終點,更是春耕夏耘的起點。
“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水,氣溫也逐漸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正如人們通常所說的那樣,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秋分節氣,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據考證,我國很早就以“秋分”作為耕種的標志了。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寫道:“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獲的大好時節。農民朋友要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還要適時早播冬作物,為來年豐產奠定基礎。
秋分
蒼柯芳草正欣榮,姹紫嫣紅南北同。
誰說秋風蕭瑟怨?忙收忙種樂融融。
▲摘自《中華二十四節氣詩書》
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 趙學敏 書
秋分習俗
秋分是平分秋季的節氣,是秋意正濃的代表日,人們很重視,于是民間形成各種秋分習俗。
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F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演變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仲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秋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送秋牛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不違農時的吉祥話,言辭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里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麻雀等破壞莊稼。
放風箏、豎蛋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很多人在做“豎蛋”試驗。